Magic Leap的原型机理论上可以将无比真实的虚拟物体放置在现实世界中。而这款传说中的AR眼镜已经被传的近乎神奇了——曾经有人,似乎是二手消息以及非常可疑的,称公司曾经让人站在一间播放demo的房间中,来挑战分辨究竟哪些物体是真实的。除此之外,Magic Leap还拥有自己的媒体部门,拥有像科幻小说家Neal Stephenson 、游戏开发者Graeme Devine这样的人才。公司也在和许多大型的数字特效工作室合作,比如维塔工作室和工业光魔。
尽管如此,公司看上去无法在短时间内发布任何可以行得通的消费者级AR眼镜。虽然AR头显已经在一些工厂、医院等场合非常流行,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公司能够打造出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佩戴的AR眼镜。Magic Leap已经在这一技术的第一步和最后一步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核心的视觉技术,以及娱乐性的内容。但是我们无法忽视这二者之间的许多困难阻碍,包括:
Magic Leap的多项专利申请似乎给出了答案,但是这些专利看上去又太过遥远,甚至看上去有些吓人,并且实用性并不高。据悉,公司在缩小整个产品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虽然Magic Leap方面一直在否认这些报道。
Facebook、苹果、谷歌和微软一直以来都对实现AR眼镜的主流化非常有兴趣,但他们都不认为这一场景能够很快实现——苹果CEO库克在上周还谈到,他认为打造高质量AR眼镜的技术“并不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打包票的公司往往无法兑现自己承诺,尤其是像Magic Leap这样并没有任何硬件制作基础,同时管理混乱、还曾面临多项诉讼案件。或许公司最终会研发出正确的技术,但在那一天到来之际,或许它的竞争者也能够实现。
所以,让我们回到主题:为啥Magic Leap能够达到60亿美元的估值?
Magic Leap在获得第一轮融资时,正处于“Oculus热潮”的顶峰时期,大概在Facebook以30亿美金收购Oculus之后的6个月。和Oculus很相似的是,Magic Leap也有着一个古怪且理想主义的创始人,同样在公司早期就开始宣传自己的划时代意义产品。并且和初出茅庐的帕胖不同,CEO Rony Abovitz此前已经有过成功的创业经验,包括一家医疗硬件公司Mako Surgical,公司在2013年被Stryker Corporation收购。这就意味着,如果你错过了第一个大型的现代VR公司的话,将目光转向第一个大型AR公司是非常合乎逻辑的选择。
3年之后,Magic Leap看上去仍然是一个值得投入的选择。公司一直以来都在稳定的生产AR眼镜技术相关的专利,在这一点上大家都同意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我们不知道这支富有创意的团队究竟在做些什么,但公司成功组建了一只极客元素满满的超级队伍,他们给出的任何成果都是相当吸引眼球的。
但坦白讲,我们仍然不知道投资人们究竟想要从Magic Leap身上获得什么。谷歌热衷于向奇葩的、甚至毫无结果的实验上投钱——还记得Project Ar a(模块化手机项目)吗?在这最新一轮的游戏中,新的玩家们都没有同样的技术部门,也许只是在为一个潜在的成功进行投资而已。
不间断的投资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能够用上这些神奇的眼镜。Magic Leap所宣称的图形实力在公司无法实现可用的、轻量级的硬件的基础上是毫无意义的,况且没有任何人谈及过公司工业设计的能力。公司目前正在大量招募人才,有望解决这一问题,但总体来看,公司正在进行的工作似乎是多个部分,而非一个整体的产品,而且公司的承诺似乎意在生成虚无缥缈的宣传效应,而非真正触及潜在的消费者。除了不断的招人之外,我们真的对Magic Leap究竟在如何使用自己的资金一无所知。
或许在10年之内,苹果和谷歌将会使用Magic Leap所生产的镜片,就像现在他们的手机上所使用的大猩猩玻璃一样。同时,Magic Leap工作室也可能会打造出非常棒的AR虚构内容。对这些方面进行投入就和投资其他的技术一样是有道理的,而不是单纯的对Magic Leap爆炸性的自我宣传有信心。
关注微信公众号:VR陀螺(vrtuoluo),定时推送,VR/AR行业干货分享、爆料揭秘、互动精彩多。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