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测评】对标Quest,鸿鹄6DoF MR游戏机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惊喜?
发布时间:2021-01-19 09:26 | 标签:
影创 鸿鹄 MR游戏机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随着高新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电子游戏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业余休闲的最佳娱乐方式之一。从红白机到游戏主机再到VR游戏机——2021年,被称作第九艺术的电子游戏发展步伐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即沉浸式虚拟游戏时代。
所谓沉浸式虚拟游戏,是指在技术迭代、视觉效果、操作方式、交互体验等方面的全面升级。Oculus Quest是引领新时代VR游戏机品类的典型代表,这种全虚拟的封闭式游玩方式为玩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鲜体验,亦成为下一代游戏机产品新的发展方向。
而每当在玩VR游戏的时候,陀螺君都有这样一个疑问:VR过后,游戏机进化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或者说,在VR游戏大受欢迎的同时,MR游戏是否能为我们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直到陀螺君真正体验到影创科技鸿鹄这款MR设备后,心里似乎有了答案。
外观体验篇
MR界的Switch,游戏机界的Quest
鸿鹄,由影创科技和英国PhotonLens联合设计,是首批搭载高通骁龙XR2平台的混合现实设备之一,其主体分为主机、可拆卸6DoF体感手柄和MR眼镜三个部分,眼镜和主机之间则通过Type-C数据线连接。

陀螺君拿到的这款鸿鹄产品,通体为黑色(根据官方介绍,另有红、白两种配色可选),眼镜部分重量为85g。铝合金外壳为光学系统提供了一个高强度的稳定环境,同时还能将硬件运算时产生的热量导到表面,大幅提升眼镜的散热性能。
镜腿采用的是亲肤质感的高分子材料,不沾汗渍易于擦拭,设计上使用弧形过度,触感圆润饱满,科技感十足。硬质的前端内置两个哈曼高品质音响,软质的尾部则提供了舒适的佩戴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鸿鹄的镜腿部分,将弹性铰链设计加入其中,允许佩戴过程中镜腿向外弯折一定幅度,进而方便不同头型的用户使用。


眼镜正面,镜片部分呈现圆弧状设计。镜框两侧安装两颗CV摄像头用于搭配手柄实现6DoF空间追踪,镜片外侧分别安装两颗红外感应器,眼镜中心为一颗800万像素摄像头。

光学方面,鸿鹄采用Birdbath方案,FOV 52度,单眼分辨率1920*1080 。从正下方观察,可以看到放置光机的镂空部分是眼镜最厚实的部分。但是,眼镜根据不同人的鼻梁形状设计了支架,实际佩戴时重量分配合理。

主机部分,鸿鹄的外形类似Switch掌机,也通过一块显示单元和一对可拆卸手柄组成。体型上,鸿鹄主机虽然采用铝合金外壳,但其体积仅为Switch的2/3。因此,鸿鹄的主机部分重量仅有160g(Switch重量为297g)。
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鸿鹄的运算单元藏在一块分辨率1080*1200的Retina显示屏之下,搭载晓龙XR2芯片,8GB RAM、128GB ROM;其内置3400mAh电池,连接MR眼镜的情况下续航可以超过3小时。

如上图所示,鸿鹄主机的上、下和背部均有散热口设计,运行时可有效防止机身发热。下部两侧分布有Type-C接口和开关键;上部两侧分别为模组接口和音量+/-键。值得一提的是,鸿鹄主机的模组接口支持连接一块6400mAh的充电宝,并在充电宝内部集成了5G通讯模块。

就是说,如果你身处在外,那么只需要连接磁吸模组底座,把SIM卡插进充电宝中吸附到底座上,便可以使用5G移动数据上网了,给脑洞大开的设计师点个赞。

和Switch不同,鸿鹄主机两侧采用强力磁吸式供电原理,可以将两块手柄牢牢吸附在主机两侧。吸力之大,陀螺君在不得窍门的时候真的一时半会掰不开它,因此根本不用担心有掉落的风险。

每当按下食指侧的扳机键,其震动反馈效果与Switch不相上下,而因为采用了可拆卸式的扳机键设计,玩家不光可以把主机装在兜里不用担心压到按键,并且其铝合金质感以及弹簧压片设计令键程手感远超塑料材质的Switch。


有趣的是~体感手柄的两侧分别内置了滑轨式的追踪环设计,拇指轻推,伴随着适中的阻尼感两根呆萌“小触角”立在手柄之上。

实际上,这款手柄并非只是简单的游戏控制器,依靠外推式的追踪环,手柄可以变身6DoF控制器,搭配MR眼镜可实现增强现实下的画笔、游戏道具、全息信息的轻交互体验。最主要的是,推出这俩“小触角”时候的手感简直好到爆炸,如果当成个解压玩具,我可以玩到天荒地老......
交互篇
满足世界范围空间定位
影创CV 6DoF追踪系统实测
上面说到,鸿鹄的控制手柄可以充当6DoF追踪器使用。但是,受限于手柄形态、遮挡等等一系列原因,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目前仅适用于办公以及轻度娱乐场景。与此同时,也代表会有一款更加精准的鸿鹄6DoF追踪选配套件推出。

据介绍,鸿鹄是首款搭载了CV方案头手双6DoF功能的MR眼镜。基于影创自研的SLAM空间定位算法,基于支持低延时摄像头透视的XR2芯片平台,鸿鹄可以满足数十平、数百平以及更高的MR空间场景交互,其精度可达到厘米级别。同时,手柄上还集成了隐藏式追踪灯环,可有效弥补强光环境下CV方案的短板,实现稳定追踪。

工作人员告诉陀螺君,手柄在优化之后,即便是处在摄像头跟踪范围之外的两秒钟里,手柄依旧会基于惯性算法继续实现追踪匹配;其次,MR眼镜上两侧的CV摄像头,根据6DoF追踪的需要在设计上做出了向下近10度的倾角,这意味着手柄即便放置在紧靠腰部的位置,依旧可以实现极限追踪。
陀螺君围绕两个MR场景展开实测,分别在UI主界面和一款飞行射击类游戏中实际感受了一把虚实融合的6DoF MR体验。
1、缩放、拖拽、点按一气呵成
首先,物理手柄与虚拟手柄之间的快速移动十分跟手。陀螺君尝试了例如高抬手、伸展运动、大风车等高难度动作,但6DoF手柄的追踪表现一直很稳。陀螺君还尝试拖拽界面中的虚拟物体,交互反馈的速度非常迅速。根据方向反馈,旋转物体向左或向右时还会出现虚拟手柄连接到虚拟物体之间的线条发生柔性扭曲的动画效果,这种体验感觉非常趋于真实,给人营造出极佳沉浸感。
之前,陀螺君一直担心基于6DoF手柄操控的MR设备会令玩家与真实世界产生隔阂感。但实测中,陀螺君发现相较手势识别、面板触控——前者更加符合人体自然交互需求,但却削弱了触感反馈,当你用手托一朵花时,并不能感受到真实的力反馈,这其实是交互沉浸感的一种缺失;后者则更像是上个时代的交互方案,其对于VR/ AR产品显然并不适用。
相较之下,6DoF手柄交互在二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折中点,即通过距离感应、算法还原最大程度模拟人手自然交互行为,同时保留按键触控、震动反馈,以实现模拟虚拟物体的实体化属性。不得不说,即使是真实环境下的交互,玩家看中的依旧是譬如点击画面暂停、拖拽菜单到另一个位置、缩放眼前的这辆火星车之类的预期性操作,当手柄反馈与预期相符,这种交互方案才是最适合的。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Caption Settings Dialog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除了设计层面,最主要的还是CV方案SLAM算法的稳定性表现。实测当中,陀螺君故意令工作人员打开屋内的灯,并拉开窗帘面对窗外的光照环境进行实测。出乎意料的是,6DoF的追踪效果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交互流畅度不减丝毫。
当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即便是再稳定的追踪方案,也有它自己的极限环境范围。对于日常光照的户外环境和正常的室内环境,这套6DoF追踪方案自然应对起来绰绰有余,但如果是过曝或者全黑的环境下,是无法避免追踪精度下降甚至无法使用的情况出现的。
陀螺君还体验了一款由影创工程师开发的MR射击类小游戏,这款游戏玩法简单,玩家只需要使用手柄充当一把激光枪,不断向远处袭来的敌机射击即可。为了考虑到玩家频繁转身不是很安全,敌机的出现范围被限制在视野正前方120°的范围之内。不断从各个位置飞行而来的敌机,需要玩家挥动手柄(激光枪)瞄准射击。
整个体验过程中,激光枪模型犹如“长”在手柄上一样,无论如何挥动都不会出现偏离情况。陀螺君尤其注意了开始射击前,手柄的扳机按键与激光枪所对应的扳机位置。在一通射击过程中,虚拟枪扳机与手柄扳机的相对位置并没有出现偏离。

与VR游戏不同,鸿鹄的这款测试用小游戏还是给陀螺君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身临其境的感觉。首先,如果是在室内,这款游戏远处飞来的敌机与真实环境是极度违和的;而如果你面向窗外或者干脆走到室外,你会发现真实的天空中浩浩荡荡的飞机大队向你袭来,一种莫名的压迫感涌上心头,手也就不自主地开始举起射击。
不得不说,混合现实与游戏的结合,带来的是与传统游戏、VR游戏完全不同的体验感受。它的神奇之处并不仅仅在于需要你出门游玩,它更多的是充当玩家圆梦的一把钥匙,满足了玩家在真实世界中与虚拟角色、场景来一场邂逅的愿望。
除了独具特色的6DoF追踪方案,鸿鹄MR眼镜中央的摄像头还可以实现手势识别追踪。据介绍,手势识别可以基于30个自由度以及用户个性化的手掌参数进行定制。用户不需要佩戴任何附属设备,学习成本几乎为零。
对于TO B领域来说,手势追踪已经被深入应用到工业、教育、文旅、医疗等行业,未来将进一步渗透,成为相较手柄控制更低学习成本的最佳交互方案;对于TO C来说,手势交互正在逐渐走向千家万户。以手势控制为主的UI设计界面将呈现出更加人性化、简洁的属性,随着AR、MR设备的普及,手势识别必将为广泛使用。
作为一款TO B产品,鸿鹄是教育、工业、文旅、医疗、交通、建筑等细分领域的强力助手。相较其他MR设备,鸿鹄可以实现虚拟交互在真实世界中的完全映射。这意味着,如果SDK适配允许,它完全可以运行基于VR设备运行的定制化内容。
当然,这并不是为了令鸿鹄向VR设备看齐,而是基于其优势为B端协作场景推出VR、AR结合的新适用场景。此外,鸿鹄内置安卓10以及Blue Cat 2.0双系统。这意味着,鸿鹄在MR眼镜和操控面板两个层面拥有更加广泛的适用范畴。

作为一款消费级产品,鸿鹄的6DoF交互方案全面对标开创VR游戏新标准的Oculus Quest的6DoF技术。我们暂且不说鸿鹄是否也能成为MR游戏的开创者,但至少通过实际体验,令我看到了MR游戏市场存在的潜在可能性。
至于鸿鹄真的有机会作为一台MR游戏机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吗?关键在于,鸿鹄的内容生态将向着怎样的方向发展下去。目前的鸿鹄,仍然处在不断调试、升级的阶段。尽管陀螺君体验到的这款在硬件方面已经十分接近完成版,但在其正式面向市场发售之前,还不能对最终形态妄下定论。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Caption Settings Dialog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主机内置安卓10系统演示
但是,工作人员告诉陀螺君,接下来将围绕安卓10和Blue Cat 2.0双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在UI界面美化、操作逻辑以及应用兼容性上进一步提升;此外,6DoF的追踪部分还将进一步提升追踪稳定性、灵敏度。
遗憾的是,现阶段的鸿鹄双系统中,除了零星几款用于机器测试的Demo应用之外,并没有集成更多第三方游戏、应用等内容。对于TO B来说,这似乎并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面向消费端,内容生态的缺失将成为鸿鹄的最大短板。
总结
这次的鸿鹄体验之行,更多的是令陀螺君看到中国6DoF追踪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硬件到UI侧的交互体验适配都远超预期;而基于技术的成熟,6DoF内容不再仅限于VR设备,尽管现阶段在生态建设方面依旧困难重重,但MR这种全新的沉浸式体验为其普及方向指明一条通路。
一旦MR 6DoF交互被验证,我们可以期待有朝一日体验到MR版本的《Beat Saber》、《Super Hot》和《星球大战三部曲》。或许实现上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内容生态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值得欣喜的是,在国内我们已经看到有类似趣立这样的厂商开始着手搭建6DoF VR内容生态,至于6DoF MR生态是否同样可以借此起势,我们不得而知,但值得期待。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