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下一代AR眼镜的竞争,转向多感官交互。
2025年,智能眼镜产业已步入黄金发展期。AI与AR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智能眼镜产业,并被普遍视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重要入口,全球科技厂商正在加速布局。
在AR眼镜眼镜的赛道上,视觉向来都是“主角”,显示技术、交互体验、算力性能等都是厂商们角逐的重点。随着这些智能眼镜产品在消费市场逐步铺开,AI与AR深度融合,用户的需求也在升级。
而沉浸式音频正成为AR体验的重要维度,AR向多感官融合升级的信号已经显现。
联手音响顶奢
拉开AR眼镜体验差距
9月5日的IFA(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活动期间,全球出货量第一的AR眼镜品牌雷鸟创新与拥有百年历史的丹麦殿堂级音响品牌,被称为“音响界的劳斯莱斯”的Bang & Olufsen(下文简称B&O)宣布达成全球长期技术合作。
未来,Bang&Olufsen将为雷鸟创新旗下新品提供专业音频调校能力“Audio by Bang & Olufsen”,共同推动AI与AR眼镜在“视听协同”领域迈入新阶段。双方合作的首款产品雷鸟Air 4将于10月在中国首发,12月登陆全球。
随着AR技术和多模态交互技术不断演进,当下用户对智能眼镜的需求集中在:更立体的感官反馈、更自然的交互体验、更高效的信息获取。音频正好处在上述三个需求的交叉点,沉浸式音频成为AR产品竞争新焦点,这让“声音”正成为新的差异化战场,从配角走上台前。
声音不仅关乎沉浸体验,更直接触及理解与交互效率的底层逻辑。相比于戒指、手环等输入设备,语音驱动的交互在效率和自然性上都有先天优势。
作为中国AR领域的代表企业,雷鸟创新在全球AR/AI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凭借在光学显示、算法、设计、音频、AI交互等方面的领先技术,持续刷新行业天花板。根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5年Q2,雷鸟创新以39%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此前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雷鸟创新已经连续3年占领中国消费级AR/AI眼镜市场第一。
而B&O则作为诞生于1925年的世界级音响品牌,在传统音频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和独特的地位,产品设计沿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在奥迪、宾利、沃尔沃等高级轿车品牌音响系统中独占鳌头。
此次雷鸟创新与B&O的强强联手,不仅意味着雷鸟创新在全球AR市场上的野心,也揭示了一个更大的趋势:全球巨头们同样在加码音频技术,试图通过“声音”重塑用户的交互体验。
苹果Vision Pro便是典型案例,通过空间音频大幅提升用户观影体验,依托这一技术,能让声音感觉仿佛存在于用户周围的真实3D空间中,平台上持续更新的沉浸式视频因此备受用户好评。可见苹果正在把音频定义为下一代交互入口之一。
Meta也在跟进,斥资1600万美元在英国构建音频实验室,全力推进Meta AR和AI眼镜的音频技术,开发智能音频并训练眼镜检测用户焦点并增强想要听到的声音。很明显,Meta的目的就是要在智能眼镜上打造新时代的AI辅助交互功能。
在这一轮产业进化中,音频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而是决定多模态交互体验上限的关键一环。
空间音频、通话隐私与AI交互
AR争抢的下一个高地
在整个AR产业的发展脉络中,显示依然是核心关注点,要做到虚实融合,最先解决的就是“看得见”和“看得清”的问题。AR产业的成熟度在提高,业内逐渐意识到沉浸式体验并非只靠“看到”,而是多感官协同:视觉、听觉、交互等能力缺一不可。
此前音频板块往往会被AR厂商们“忽视”,原因在于,要真正做到多音源识别与实时降噪,声音要有空间感与定位感,还需要保证低延迟与高稳定性难度很大,让许多厂商迟迟未在音频上投入资源。
如今在多模态交互时代,用户对真实感和交互自然度的感知,是AR眼镜产品能否突围的关键。事实上,雷鸟创新则是最早一批看准这一趋势的厂商,在产品设计中提前布局相关技术。雷鸟创新与B&O的合作,正是为了解决这些沉浸式音频背后的系统性挑战。
早在2022年,雷鸟Air 1S便获得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金耳朵优选”(CGEC)认证,也是国内第一款获得该认证的眼镜类产品。据了解,CGEC评测特别关注音质表现,这也是消费者选购高保真音频设备产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同时,雷鸟创新还创新性地发布了“轻语模式”和“相位消除技术”,在保障高音质体验的同时实现隐私音频保护。雷鸟创新音频专家表示这项技术通过更新DSP内部的音效算法,实现了轻语模式的切换,大幅降低了漏音程度,把隐私性的选择权交回给了用户。
2024年,雷鸟创新的音频技术再迎新突破,雷鸟Air 2s首发对称式音频结构设计,通过4颗全频扬声器单元,实现音质效果跃升,0.7mm大冲程带来更强的解析力和更好的低频表现,实现接近Hi-Fi级别的音质表现。
今年,雷鸟创新更是将音频技术与硬件深度结合:雷鸟V3眼镜采用3D结构堆叠技术,平衡小体积与高音质;搭载与AAC合作开发的9*20mm定制扬声器,0.6mm长冲程实现高、中、低音出色表现,音频空间感更真实。此外,其三颗独立矩阵麦克风经声学校准,结合降噪、抗风噪及空间收音算法,通话清晰自然,可达千元级开放式耳机效果。
而B&O的加入,将为雷鸟创新的音频技术带来更有力的支撑。
Bang & Olufsen总部的测试室,图源:B&O官网
B&O的声学技术主要包括声学透镜技术(ALT)用于高频声音的广谱散射,以及适应性低频控制技术(ABC),通过测量和校准声学特性来优化低频表现,并利用Beosound/Beovision Theatre的杜比全景声技术和相关芯片技术实现沉浸式环绕音效。
B&O拥有成熟的高端声学算法与高保真声学技术,其在音质调校、声场构建上的经验,能够与雷鸟创新的硬件技术形成完美互补。更准确地说,借由这次合作探索“多模态交互能力升级”的尝试,雷鸟创新已经找到了突破口。
从极客玩具到高端生活方式:
AR眼镜正迎来多感官升级
像雷鸟创新与B&O的合作,实则是AR产业走向成熟化的缩影,而沉浸式音频在AR应用的价值还未被完全释放,娱乐观影、游戏互动、导航与信息获取、虚拟协作、无障碍支持等场景仍有巨大的挖掘空间。
如果说沉浸式音频是为了带来更好的内容体验,而AI的融合将放大AR眼镜核心的语音交互能力,使其成为AR的关键入口,音频输入输出的精度直接决定了交互效率,沉浸式音频在未来AR生态中的地位会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高端品牌联动”在科技领域已是重塑产品价值、可复刻的成功经验:苹果与爱马仕的合作,融合高奢品牌的基调将Apple Watch升级为时尚配饰,Meta与Ray-Ban、Oakley的合作,则借助时尚眼镜品牌,让用户更易接受智能眼镜的产品形态。
雷鸟创新希望以此推动AR眼镜从“科技极客的玩具”逐步向“高端生活方式电子产品”转型。相信这次雷鸟创新与B&O的合作,将带动更多国内AR厂商在音频、AI交互、内容生态、佩戴体验等方面上的升级,推动AR眼镜标准向多感官体验升级。
雷鸟创新与B&O达成长期技术合作后,将推动AR眼镜在沉浸式音频体验上的系统性升级。基于本次合作技术成果的首款眼镜产品——雷鸟 Air 4,将为AR产业探索“高保真音频+AI交互”的更多可能性打开新空间。
当然,雷鸟创新的技术布局绝不仅限于音频。作为拥有核心光学方案全链路自研及量产能力的AR企业,雷鸟创新团队在光学领域的全力倾注打造的雷鸟X3 Pro全彩波导眼镜,能有效抑制彩虹纹效应,入眼亮度峰值可达6000尼特,再一次刷新消费者对AR显示能力的认知。
AI驱动的交互升级更是雷鸟创新关注的重点:其与阿里通义一起,独家开发了首个专为AR眼镜定制的可视化大模型。此外,还发布了全球首款针对AR眼镜的AI开发平台“RayNeo AI Studio”。雷鸟创新还与蚂蚁集团合作,率先跑通AR眼镜数字支付功能“看一下支付”。
再到这次在音频领域与高端品牌B&O合作,雷鸟创新一直在围绕“多感官融合”持续投入,探索更沉浸、更自然的AR体验。可以明显看出雷鸟创新长期在技术与产品策略的稳步演进,正是他们能连续三年中国市场第一,并在2025年Q2拿下全球39%市场份额的核心原因。
随着视觉、音频、AI的全面融合,下一代AR平台的形态正在被重构。无论是全球巨头还是国内厂商,沉浸式音频正在成为这场多模态交互革命中的必争点,声音不再是背景,而是AR体验的灵魂。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版权申明:本文为VR陀螺原创,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vrtuoluo233 申请授权,并在转载时保留转载来源、作者以及原文链接信息,不得擅自更改内容,违规转载法律必究。文中有图片、视频素材来自互联网或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站协商处理。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